查看原文
其他

馆校合作新平台——四川博物院让文博资源变为课堂资源

何东蕾 弘博网 2021-09-27


近年来,博物馆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的发展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但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如何能有突破式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如何能提高传播与应用的效率,这需要思考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创新方式。


如何搭建“馆校合作”的新平台?


2015年,四川博物院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方面用教育理论探索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不断创新。另一方面,用开放的态度和方式向国内外教育领先的博物馆同行学习,希望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思路。如何惠及四川的960多万中小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能实现这样的传播力?什么样的教育产品能符合他们的需求?60多万名教师的主动性怎么调动?如何建立馆校间更广泛和深入的融合?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藏品数字化、展览多媒体运用、博物馆社教媒体的开发等。博物馆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了更多新的观众。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呢?带着这样的思路,四川博物院自2016年起,开启了利用互联网+深化远程青少年教育项目。同年5月,四川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与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建立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希望搭建博物馆信息化教育发展平台,并通过平台整合全省的文博资源、教育资源,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创新式发展。


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建设的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四川省所有市(州)、县教育管理部门和23933所中小学设置了管理账户;其中有14729所学校开通了学校空间,添加教育资源应用2623个;有162319个教学班通过互联网接收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送的优质教育资源。另外,已有6390403名用户完成了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注册激活(其中教师477210名、学生4010958名、公众用户1902235名)。


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因此,四川博物院尝试利用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在全省中小学范围内推广文博教育,积极调动全省中小学校从管理者到教师都提高对文博教育资源的认知和利用,盘活各市州文博资源。


2017年,四川博物院与四川省电化教育馆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建立了“文博教育”专区,专供全省师生在线利用文博教育资源,同时促进文博教育资源到中小学生课程资源的转化。截止2018年5月24日,全省已有7190457名用户完成了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注册激活(其中教师496985名,学生4022156名,公众用户2671316名)。


如何让文博资源变为课堂资源?


1线上平台,让博物馆走进课堂


文博教育专区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主要分为文博教育、文博教育示范学校、藏品欣赏。文博教育栏目下设:远程课堂、课堂资源、活动专区、教师沙龙。文博教师示范学校旨在鼓励学校通过与当地的馆校合作,寻找到适合的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在学校开展。藏品欣赏是最初设置的一个栏目,四川博物院率先把馆藏的文物精品图册、文物研究资料上传到平台供师生教学和学习使用。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讲,后续还将把地市州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整理与收集,上传到平台。


电教馆文博教育平台


四川博物院近年来设计的博物馆课程资源也通过该平台进行了推广,例如课程视频、文物主题动画等,希望这些资源能为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教学和学习的资源,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走进博物馆。2016年9月,四川博物院邀请“全国最美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历史老师等名师开展“博物馆里的历史课”远程课堂,通过平台让远在阿坝州马尔康中心校的羌族和藏族孩子与成都的孩子一起知历史、学文物、赏艺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不断测试平台的技术支持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用活动给予老师示范,让这样的活动在各地学校和当地博物馆开展。


2线下培育,让平台资源得以应用


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发现,这种单纯的资源提供方式与川博主导的课程、活动开展并不能很好得被复制与再应用,也不能很好的调动教师对文博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因为这中间需要老师把博物馆资源有机的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不仅需要时间、激励机制更需要去培育。因此, “培育”工作被安排在线下,通过线下的工作促进平台资源的转化与应用,同时线上线下实现链接与互动,把线上开设的栏目做稳做实。


馆校结合汇编的文博教育资源包


2017年9月,四川博物院与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共同向全省发布了《关于开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文博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全省21个市州的53个区县共有71所中小学申报了“文博教育”试点学校,这些学校都有意愿通过与博物馆的合作,开发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建立校本教材,构建学校博物馆。


2018年5月23日四川博物院与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又共同发起的“文博教育”试点工作部署会议。21个市、州的电教馆文博教育负责人、71个申报文博教育试点学校的中小学校长、学科教师等共计176人参与了该次大会。会上,邀请了文博、教育界的专家、老师分别从馆校合作、博物馆资源学科教学应用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资源开发、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课例、馆校合作实例研究等几个角度全面且深入地为参会者做了交流与培训。通过该次交流,给了教师们思考和启发,理解和掌握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目的、意义与操作方法。鼓励和启发他们从本地的文博资源中找到灵感,与本地的博物馆建立联系,实现馆校合作,从而把这些孕育在各地的文博资源进行有机的转化,成为滋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活动、教材等。


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文博教育”试点工作部署会议


“文博教育”未来将如何发展?


1制定更完善的工作机制


全省市、县电教机构动承担起文博教育试点的工作任务,成立本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地工作方案,同时积极与本地文化、博物馆等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高效推动文博教育的区域发展。


2开展更丰富的教学活动


各试点学校每学期应至少开展两节文博教育与学科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收集相关课件、课堂实录和成果。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和四川博物院将组织开展文博教育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对优秀课例和教师进行表彰并奖励,通过四川省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电视台等渠道宣传、推广。


(左)直播课堂-把课堂搬进博物馆;(右)直播课堂-马尔康卓克基中心校学生学习录制现场


3推出更具特色的优秀范例


四川省内部分学校已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学校博物馆。如成都市成华小学根据彝族文化打造的彝族美术馆;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在中国青铜传统文化基础上,以现有的废旧材料 “魔术化”地再现了青铜器的原形;广汉市雒城四小的三星堆简艺坊形成一种书法与美术相结合的墙壁装饰挂件作品艺术样式。试点学校可以积极寻求当地博物馆的帮助,确立主题、探索一种易操作的模式,在试点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收集成果,探索搭建学校特色主题博物馆。


成都锦城小学学校博物馆

4组织更有深度的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是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将常规课堂移至博物馆,可以让广大中小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各试点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开展博物馆教育研学实践,把文博研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左)三国研学街巷现场教学;(右)金沙面具活动


5打造更为专业的教师队伍


各级电教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和当地博物馆等单位协调,合作开展文博教师培训工作,要根据实际,与文物部门联合举办不同形式的联合培训,通过教师研习会、双师课堂、教师博物馆之友等多种方式,增强学校教师与博物馆教辅人员的双向互动,建立起一支跨学科、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博骨干教师队伍。四川博物院也将通过各类活动不断积累教师资源,把在其中表现积极与优秀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探索全省博物馆教师之友会员制管理方式。


全省教师文博教育培训


结 语

根据四川博物院近两年的观众调查统计,青少年观众有明显的增幅,虽然这并不能说明跟平台建设推动文博教育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好的势头。目前“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师生帐户已超过700万,在未来两年内将实现全省960万中小学生和60万教师的全覆盖。这项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它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在教育界和文博界都是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创举。


作者:何东蕾 四川博物院

图片来源:四川博物院

编辑:大侦探#OP-D


相关链接:

“策展人”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头衔

发现馆藏赝品后的几种态度

征集|期待创意,用你的微视频记录博物馆的故事

百年天博 | 从官营陈列所到现代博物馆,一部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浓缩史

百年天博|坚守与突破下的百年荣光

六一特辑|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父母的体验与期待

精彩纷呈,乐满京城:看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你送上哪些活动?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那个获奖的人——河南博物院“第六届中原文物网上有奖竞答”获奖公告

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成立,助推山西省博物馆事业大发展

让“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融入博物馆展览更新改造

构建和推广国际美术教育的“东方模式”,打造艺术教育风向标

唯一投稿邮箱:news@hongbowang.net

QQ: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672602553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以下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